10月24—25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以线上参评的方式举行。我校151amjs澳金沙门代表队的参赛项目《一种羽毛球持拍技术矫正器》荣获金奖,而所在研究生参赛组,仅产生3项金奖。
吴子敬、刘俊、刘恒,由这3位大男孩组成的团队,在151amjs澳金沙门副教授游茂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举拿下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据悉,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打破学科界限,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均可参赛。总决赛中,来自全国54所大学的142支队伍均是来自全国各分区赛的一等奖队伍,共产生18项金奖、41项银奖和82项铜奖。
姓名:吴子敬
专业:体育学
技能:羽毛球二级运动员
担当:Leader,专业技术,答辩展示
姓名:刘俊
专业:体育学
技能:羽毛球专项运动员
担当:理论框架搭建,答辩展示
姓名:刘恒
专业:体育学
技能:羽毛球专项运动员
担当:产品测试、后勤保障
金奖的灵感源于生活的细节
Q:为什么想要做一款羽毛球握拍矫正器?
我们在日常训练和打球过程中发现,羽毛球握拍技术的掌握,会影响到后续一系列动作,很多羽毛球初学者和爱好者,由于没能掌握正确的握拍技术,球技的提升受阻,但是握拍技术与手感,很难通过口头教学或是示范动作进行教学,所以我们想通过设计一款矫正器,对使用者的手型进行固定,从而解决握拍姿势不对的问题。
初期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市面上的几款持拍矫正器均是与球拍一体的,1500元左右的高昂价格令很多人望而止步。我们就想设计一款可以从球拍上拆卸的矫正器,做到器、拍分离,性价比高,实用性强。同时,因为我们都是羽毛球运动员,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数据手套采集了多名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包括国家队队员、世界冠军获得者)的持拍手型数据。特别感谢文国军教授对持拍数据分析的帮助。
只要思想不松劲 办法总比困难多
Q:三代产品更新迭代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第一代产品是通过3D打印球拍的套筒,包裹一层亲肤材料,再将指套缝纫上去,问题在于生产效率极低,手工成本高,无法量产。
升级换代的第二代矫正器,将指套的位置也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定点位,然后用胶水将指套和套筒进行连接,但是制作过程仍较为繁琐,并且在多次产品使用测试后,发现指套有从套筒脱离的风险。
至此,繁琐的制作工艺成了摆在团队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无法进行线下讨论,他们就在线上每周定时开展产品讨论会,研究如何升级换代。居家时光让团队成员们沉下心来,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深度调研了同类产品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最终发现硅胶材料能够满足一体化设计和低成本的制作要求。
改革创新的第三代矫正器通过硅胶复模的技术,只需将硅胶倒入磨具,待其凝固后取出,即可制作完成。新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矫正器的制作过程,得以量产,解决了市面上现有的同类产品价格高昂,无法普及的问题。目前,第三代矫正器已经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在我校羽毛球选修课(初级班)和业余羽毛球爱好者中得到应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谈到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三个团队成员都提到了指导老师游茂林。
矫正器从设计到生产缺乏资金,游老师就帮团队争取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的经费支持。作为体育学专业的研究生,缺乏材料学相关知识,游老师就带着大家反复试验,硅胶的比例、凝固的时间、复膜后如何完整脱模……每一道工艺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试验,凝结了师生们共同的心血。
这个世界不会拒绝脚踏实地的工作
Q:经历了一场和全国各赛区冠军队伍的较量,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些什么?
吴子敬:从最初的分区赛再到全国赛,感受最深的就是,做一项工作一定要坚持,不能急于求成,要一点一点积累,集腋成裘。分享游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这个世界不会拒绝脚踏实地的工作”。
刘恒:做好自己,努力向前,其他的交给时间。
刘俊:每一份埋头苦干的努力,都会获得倍增的回报,并被大家看到。行动是成功之母,如果有好的想法,就要立刻去行动,去实施,不要让它仅仅是一个想法。
编后:
被苹果砸中的天才不多,但三个研究生的故事说明,只要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坚持不懈,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图|由吴子敬提供
文|田甜 江伟贤
微信编辑|田甜
审核|陈华文